协作机器人常以轻量化、低负载、小臂展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这种现象正逐渐被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和“工业级”协作机器人这一新物种所颠覆。
高工机器人观察到,在9月23日开幕的2025中国工博会上,慢慢的变多机器人企业宣布打造“工业级”协作机器人,如ABB、发那科、库卡等国际机器人企业均推出了工业协作机器人。
在技术路线上,区别于以往协作机器人采用24V或48V的低压驱动,发那科CRX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选择了高压路线V交流电作为驱动方案;ABB的Powa系列协作机器人采用220/230V交流电驱动;库卡的iico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也采用了200V~240V的高压驱动方案。
高工机器人了解到,这种采取高压驱动的协作机器人技术路线,早有国产机器人企业入局,对“工业协作”相关这类的产品概念和技术路线进行定义,并将该技术路线发扬光大,让工业场景的人机协作更便捷、更智能。
华盛控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控科技”)在2019年切入协作机器人赛道之初,就瞄准220V高压技术路线,以更大的电机功率、减速器传动比实现大负载、高精度,突破协作机器人的性能瓶颈,成为全世界首家对“工业协作机器人”产品和技术路线进行定义和践行的企业。
在2025工博会现场,华盛控科技首次出展并发布了HX5、HX6、HX7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正式宣告其产品线从协作码垛机器人扩充至通用工业协作机器人,将提供全球一流的工业协作机器人解决方案。据了解,华盛控科技的工业协作机器人产品系列已面向诸多场景应用,如拆码垛、焊接、上下料、喷涂等。
国际机器人巨头们在协作机器人新品上不约而同地选择高压驱控技术路线,从侧面印证了华盛控长期以来坚持的技术路线优势。
华盛控科技成立于2011年,最早以并联机器人业务起家。未解决码垛包装场景机器人的部署灵活性、负载可及性、作业精度和效率的问题,开始入局工业协作机器人。
在传统低压技术路线下,许多协作机器人存在负载不足、定位精度差、稳定性弱、节拍慢的问题,难以胜任工业场景的高精度作业需求。
为了解决大负载与大臂展、高精度难以兼容的难题,华盛控科学技术研发团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进行了场景调研和技术预研,最终选择了220V高压驱动路线,并推出20kg负载的工业协作机器人,在码垛搬运场景率先落地,实现了对大负载协作码垛机器人技术的首次定义。
随着技术迭代,华盛控科技将协作机器人产品线从码垛机型拓展至通用领域,完成了“从1到N”一系列的工业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的研发,重新定义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高精度、大臂展、大负载等特性。
本次工博会,华盛控首秀HX5、HX6、HX7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新品,具有大负载、大臂展、高刚性的特点,采用一体化高压关节模组设计,末端配备六维力传感器,并开发了相应场景的软件工艺包,可用于码垛、装箱、焊接、上下料、喷涂、打磨等应用场景。
聚焦其工业协作机器人产品性能来看,HX5、HX6系列新产品负载覆盖了10KG-80KG,臂展范围从1.2m-2.06m,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5mm,适配于码垛、装箱等场景。
HX7系列新产品负载范围为5kg-40kg,重复定位精度最高达到±0.03mm,关节支持360°全向旋转,满足焊接、上下料、喷涂等柔性生产需求。
工业协作机器人兼具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作业高精度、大臂展、大负载等特点,同时还具备协作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能为公司可以提供生产效率、成本节约的新方案。
在安全防护上,工业协作机器人能通过如关节力控、电子皮肤、协作模式速度调整等方案加强安全保障。
今年3月,华盛控科技公开发布了《用于防护机器人的感应皮肤及感应方法》专利,通过融合高灵敏度算法、力矩实时传导技术及电子皮肤感知能力,可以识别到0.1N的微力变化,并动态调整机械臂力矩输出,实现“接触即停”而非“碰撞后停机”。
随着在电子皮肤领域专利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为工业防护、协作机器人实际应用感知能力等场景提供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自2021年华盛控科技发布首台协作码垛机器人以来,产品软硬件已完成数次迭代,经过4年多的技术坚持,华盛控科技的大负载协作码垛机器人的累计销量超过1万台,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在当前采取高压驱动技术的“工业协作机器人”全球市场中出货量同样位居前列。
正是基于产品力和垂直场景的深耕,华盛控科技在食品、医药、仓储物流等行业具备了稳定的客户基础,形成了强大的“造血”能力,是国内协作机器人厂商中少数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之一。
据华盛控科技方面透露,今年其工业协作机器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5000台规模。
拆码垛是协作机器人应用部署排名前三的出货量场景。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协作机器人在搬运/上下料、装配以及拆码垛等场景的应用占比超过50%。
过去一年里,超大负载协作机器人产品层出不穷,多家国产协作机器人厂商相继发布了30kg、35kg、45kg、50kg负载的系列产品。
今年1月,华盛控科技发布了60kg负载的WSC-GD60 MAX系列协作码垛机器人工作站,并在关节搭载了高精度力传感器,实现对全关节的力控,实现3N级别的灵敏碰撞检测。
60KG并非是工业协作机器人的上限,截止目前,华盛控已经研发出行业内最大负载的工业协作码垛机器人,并在今年工博会上首次公开亮相。
这款工业协作码垛机器人的负载可达到80KG,臂展为1.85米,能够直接和人类一起并肩工作,支持10级碰撞检测和传感器安全检测,可搭载激光雷达和电子光栅,每分钟可对满额负载的货物完成6次抓取,率先应用在锂电、食品包装、医药行业。通过防撞缓冲组件与间歇喷气技术,华盛控科技的协作码垛机器人可稳定夹持不同厚度的货物。
此外在软件层面,华盛控致力于推进协作机器人的智能化演进。早在2023年,华盛控科技便投资300多万元构建专用AI服务器,服务于协作机器人的智能化训练。经历一年多的大数据神经网络学习和AI模型训练,在2025年1月,华盛控科技第一台具备AI能力的工业协作机器人正式问世。
基于对码垛场景的工艺理解,华盛控打造了AI自适应学习算法——AI配方引擎系统。这款由华盛控科技自研的AI配方引擎系统,能将智能模型直接嵌入到码垛设备中,基于海量数据来进行实时分析,并生成最优生产方案,还可提供“AI机器人+工业视觉+控制管理系统”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例如,在餐饮、日化等行业中,面对不一样的规格、不同包装的产品,机器人可自动识别并调整抓取方式,实现“一抓四放”的高效作业模式,码垛效率较人工提升50%,极大提升了产线灵活性。
据华盛控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其首款20kg负载的工业协作机器人产品已经稳定运行超过10000小时。
从模仿追赶到细分市场领跑,从国产技术对标到核心壁垒建构,依托“AI +数字孪生”智能双引擎,未来,华盛控科技将以“通用+专用”机器人方案形成双轮驱动,在食品、医药、3C电子、汽车、金属加工等场景持续开拓,发挥工业协作机器人的澎湃新动力。